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基本情况介绍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基础上,集中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三个学科优势组建而成(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于1995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在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三次获得优秀成绩。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邾继贵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广军院士。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精密测试领域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围绕计量科学、仪器科学以及精密测试技术工程前沿,聚焦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开展精密测试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研究基地。
实验室现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传感及测量信息技术、微纳测试与制造技术、制造质量控制技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围绕着这4个个领域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应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先进制造、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海洋环境、能源环保等支柱产业以及国防、基础计量、人民健康、生态保护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精密测试问题。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4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5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9人,其中2019年新引进青年千人3人;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4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
实验室近3年科研经费5.86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经费约3.9亿元,发表SCI检索论文760余篇,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3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大飞机、国产航母、国产卫星、通讯射频芯片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实验室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爱尔兰、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韩国等20余个国家展开国际合作研究,每年邀请3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实验室交流访学。
通讯地址:天津市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北京市清华大学精仪系
邮政编码:300072、100084
联系电话:022-27406443、010-62784503
联系人:胡春光(天津大学)、谭峭峰(清华大学)
传真:022-27404778、010-62784503
E-mail地址:pilab@tju.edu.cn
目前暂无网址链接。
二、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自媒体的运用,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增强科普传播能力
目前国家自媒体发展迅速,微信、抖音以及各种直播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新冠肺炎爆发以后,线下各类活动开展遇阻,线上活动愈加活跃,进一步带动了网络信息的发展。鉴于此,计量学会或者各科普基地可以转变思想,寻求突破,强化诸如抖音、快手这类自媒体的应用,组织录制科普系列视频,增加科普受众。科普视频可以是某个计量小知识,也可以是高校介绍系列,实验室介绍系列、专家介绍系列等等,不拘泥于内容。但是同样这一举措会面临人力、物力的不足,需要从顶层设计考虑解决。
2.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含金量
目前国内搜索引擎多种多样,我们的科普受众遇到问题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搜索引擎,这就考验各科普基地的提供的内容是否够“独家”“权威”。而科普对于各基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服务,这就需要中国计量学会采取一些奖励措施调动各基地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自发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科普内容,让科研人员觉得向公众科普是一件十分必要又有意义的事情,而不仅仅将科普的任务直接下放给各基地。